close

  父愛不只是如山一樣沉厚篤實,也會如絲一樣柔軟暖人。在剛剛過去的聖誕節,南京工業大學大一女生杜慧穎就被細暖入心的父愛深深打動了。她的爸爸裝扮成聖誕老人,從外地趕來突然出現在她的面前。滿滿的父愛,讓女兒覺得是天底下最最幸福的孩子。
  我也是一個女兒的父親,對這位裝扮成聖誕老人的“中國好爸爸”發自內心樹起大拇指,也更加認定,在做父親這件事上,我們要補的功課實在太多了。除了要給這位老爸點贊之外,我覺得,也要對這位幸福的女兒投註激賞的目光。原因很簡單,在遠方的她能常回家看望父母,還經常製造出驚喜。她說,“其實,很多事情都可以推一推,但是對爸媽的陪伴卻是不能一直等的。”
  這句話擊穿了很多人的內心。這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會有多少老人在守著燈火,看著窗外無邊的暗黑,盼望著兒女繞膝的幸福時光到來?遺憾的是,現實留給他們的,卻是太多空蕩盪的房子和空蕩盪的心。
  父母在,不遠游。這樣的傳統理念已經被現實徹底衝決。當然,這種情況有現實的原因,比如,現在的中國人擁有更大的遷徙自由空間,人口流動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很多人都只能成為大地上的異鄉者。但是,這種現實又絕不是父母與子女長久血肉分割、素難謀面的絕對原因。在一個交通發達的年代,在一個假日休閑時間漸然充裕的年代,很多人游離父母沒有貼身盡孝,不應該總把原因推給現實,而應該反思自己是不是丟掉了傳統倫理,松斷內心原本堅實的親情紐帶。
  人生奮鬥絕對沒有殘酷到要拋棄親情的地步,社會也絕沒有把人逼到需要放下親情才能去完成自我實現。“聖誕老爸”一家的故事讓我們看到,在維護親子關係和實現子女盡孝方面,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梁漱溟曾把中國文化稱為“孝的文化”,對此,我非常認同。我以為,奉養父母、愛親敬親,這種人倫關係,應是永恆不變。當然,我們走進現代文明,需要摒棄太多“愚孝”的觀念,問題是,對傳統倫理與親情孝道,我們不論在傳承方面,還是在創新方面,都處於斷裂地帶,都存在太多的不作為。
  事實上,如果非要把子女盡孝的義務推給法律來約束,法律也會讓人看到其失靈的殘酷。最有力的例證,莫過於“常回家看看”的立法在從紙面走進生活之後,一臉尷尬,根本就沒能讓很多老人的空巢里充滿子女的嘻戲聲。親情倫理,親子關係,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文化的事,就是人心的事。我們最應該反思的是,到底什麼原因,讓人心自私冷漠到可以置父母於遠方不顧。
  文化的事情應該交給文化來辦。胡適說過,孝道是中國的人文教育。遺憾的是,中國社會現在恰恰處於一個人文教育存在巨大漏洞的時代。對學生來說,應試教育講的是功利性、工具性;對成人社會來說,厚黑學、成功學講的更是追名逐利的冷漠之道。於是,面對遠方提供的所謂人生機會,面對職場單位所謂的忙碌生活,很多人忘記了遠方還有苦苦守望的父母。
  “聖誕老爸”給親情倫理上了一課。我們的生活從來都沒要求將自己封閉在遠方小屋無法拾步回家,問題往往也只是因為我們內心丟掉了原本像宗教一樣值得信仰的親情倫理,我們失去了篤定的維繫親子關係的生活方式。於是,像父親裝扮聖誕老人看望讀書女兒這樣的事,才會成為現代社會的家庭傳奇,而這恰恰又是我們最大的悲劇。不能補上傳統倫理這一課,不能讓人性在親情中實現救贖,親子關係註定會越發松垮,呈現出更大的斷裂與空白。
  (單士兵,海外網專欄作者)
(編輯:SN0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v28fvva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